

NEWS CENTER
智能化医院手术室拖鞋清洗机的技术应用与发展研究
一、引言
手术室作为医院感染防控的核心区域,其环境清洁度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拖鞋作为手术室医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必备 footwear,每日高频次接触地面、手术辅料及潜在污染物,成为院感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传统人工清洗模式普遍存在清洗不彻底、消毒流程不规范、效率低下、数据无法追溯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医院对院感防控“零死角、可追溯、高效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智能化医院手术室拖鞋清洗机应运而生,其通过整合自动化控制、多重消毒、智能监测等技术,实现了拖鞋清洗、消毒、烘干、追溯全流程的标准化与智能化,为手术室院感防控提供了关键设备支撑,也成为医院后勤智能化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智能化医院手术室拖鞋清洗机的核心技术体系
智能化医院手术室拖鞋清洗机的核心优势在于“智能化”与“医疗级合规性”的深度融合,其技术体系围绕“清洁彻底、消毒达标、操作智能、流程可控”四大核心目标构建,具体涵盖以下五大关键技术模块。
(一)智能控制系统
该系统是设备运行的“大脑”,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或工业级嵌入式芯片为核心,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与精准参数调控。主流设备普遍配备7-10英寸彩色触控屏,支持人机交互操作,医护人员可根据拖鞋材质(如橡胶底、布面、防静电材质等)、污染程度预设3-5套标准化清洗方案,方案内容包括清洗时间(15-40分钟可调)、水温(常温至95℃)、转速(300-800r/min)、消毒模式及烘干温度等关键参数。部分高端机型接入医院物联网(IoT)系统,支持远程监控与参数调整,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端或电脑端实时查看设备运行状态,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管控”,大幅降低人工干预成本。此外,系统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当出现水温异常、水位不足、电机故障等问题时,可自动报警并记录故障代码,便于快速维修,保障设备连续稳定运行。
(二)医疗级多重消毒技术
消毒效果是手术室拖鞋清洗机的核心评价指标,必须满足《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 310-2016)要求,其消毒体系通常采用“主消毒+辅助消毒”的复合模式,确保微生物杀灭率≥99.99%。
1. 高温热力消毒:作为主流主消毒方式,设备通过电加热管将水温提升至85℃-95℃,并保持该温度持续10-15分钟,使消毒过程的A0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3000,达到医用器械级消毒标准,可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及病毒。
2. 紫外线+臭氧协同消毒:针对拖鞋内部缝隙、鞋头、鞋跟等高温水流难以覆盖的区域,设备配备UV-C紫外线灯(波长253.7nm)和臭氧发生器。紫外线通过破坏微生物DNA结构实现杀菌,臭氧则利用强氧化性渗透至隐蔽部位,二者协同作用,解决“死角消毒”难题。消毒后设备会自动开启新风换气系统,将残留臭氧浓度降至安全标准(≤0.1mg/m³),避免对人体造成刺激。
3. 化学消毒辅助模块:针对不耐高温的特殊材质拖鞋(如部分防静电拖鞋),设备可适配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医用级消毒剂,通过精准计量泵控制消毒剂投放量(误差≤0.5ml),实现低温消毒,既保证消毒效果,又避免鞋体材质损坏。
(三)360°无死角清洁系统
该系统通过“水流动力设计+物理摩擦辅助”实现拖鞋内外的深度清洁,解决传统人工清洗中“污渍残留、清洁不均”的问题。设备内筒采用SUS304不锈钢材质,内壁设置凸起导流筋,配合底部旋转喷淋臂和侧面高压喷水口,形成360°立体水流,水流压力可达0.3-0.5MPa,能强力冲刷鞋面、鞋底的血迹、药渍、油污等顽固污渍。部分机型配备可调节式毛刷组件,毛刷采用医用级软质尼龙材料,既能增强对鞋内表面的摩擦清洁效果,又不会刮伤鞋体。清洗过程中,设备通过变频电机调节内筒转速,实现“正反转交替清洗”,模拟人工搓洗动作,进一步提升清洁效率。此外,系统配备纳米级过滤装置,可过滤清洗水中的杂质、毛发等污染物,实现水循环利用,单次清洗耗水量仅为传统人工清洗的1/3,符合医院绿色节能需求。
(四)全流程数据追溯与质控模块
为满足医院院感防控的可追溯性要求,智能化设备内置数据存储与传输模块,可自动记录每批次拖鞋的清洗时间、操作人员、清洗方案参数、消毒温度与时长、微生物检测结果等关键数据,数据存储容量≥10万条,且支持数据导出(格式包括Excel、PDF)。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HIS)、院感监测系统对接,数据可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按日期、批次、设备编号等维度进行查询、统计与分析,一旦出现院感风险,可快速追溯至对应拖鞋批次及清洗流程,为院感排查提供精准依据。部分设备还具备智能提醒功能,当设备累计运行时长达到维护周期、消毒剂余量不足或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时,会自动向管理人员发送提醒信息,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合规运行状态。
(五)节能与安全防护设计
在节能方面,设备采用变频电机替代传统定频电机,能耗降低20%-30%;烘干模块采用热泵烘干技术,相比传统电加热烘干节能40%以上,且烘干温度可精准控制在40℃-60℃,避免高温损伤鞋体,同时实现拖鞋快速干燥(烘干时间≤30分钟,含水率≤5%)。在安全防护方面,设备配备多重安全装置:漏电保护装置可在漏电时0.1秒内自动断电;防干烧装置在水位不足时立即停止加热;门体安全锁确保设备运行时门体无法开启,避免高温水流或蒸汽溢出造成意外伤害;设备外壳采用防腐蚀、耐高温材料,且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设计,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三、智能化医院手术室拖鞋清洗机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案例
(一)核心应用价值
1. 提升院感防控水平:通过标准化、自动化的清洗消毒流程,彻底解决传统人工清洗中“消毒不彻底、流程不规范”的问题,使拖鞋微生物合格率从人工清洗的60%-70%提升至99%以上,有效降低因拖鞋传播导致的手术室感染风险。
2. 提高工作效率:单台设备单次可清洗20-40双拖鞋,全流程(清洗+消毒+烘干)耗时30-40分钟,相比人工清洗(每人每小时清洗10-15双)效率提升5-8倍,尤其适用于三甲医院、专科医院等手术室需求量大的场景,大幅减轻后勤人员工作负担。
3. 降低运营成本:设备通过水循环利用、变频节能等设计,日均耗水、耗电量仅为传统模式的1/3-1/2;同时,标准化流程减少了因清洗不合格导致的拖鞋损耗,延长拖鞋使用寿命,综合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4. 助力医院智能化管理:通过数据追溯与平台化管控,实现院感防控的“数字化、可视化”,符合现代医院“智慧后勤”“智慧院感”的发展方向,为医院等级评审、质量考核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践应用案例
1. 某三甲医院手术室应用案例:该医院手术室日均手术量80-100台,原有6名后勤人员负责拖鞋清洗,仍存在供应不足、消毒不达标等问题。2024年引入2台华仕达HSD-400L智能化拖鞋清洗机,单台设备单次清洗40双,每日运行6批次,可满足全院手术室拖鞋需求。运行半年后,拖鞋微生物合格率从68%提升至99.5%,院感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22%,后勤人员减少至2名,日均水电消耗降低45%,综合效益显著。
2. 某传染病医院应用案例:针对传染病医院拖鞋可能携带病原体的高风险特点,该医院选用施茵美2025款智能清洗机,配备高温消毒+臭氧消毒+化学消毒三重模式,专门用于感染科手术室拖鞋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通过数据追溯模块实现每双拖鞋的“源头可查、去向可追”,运行一年来,未发生因拖鞋传播导致的交叉感染事件,满足传染病医院的严苛院感要求。
3. 某县级医院手术室应用案例:考虑到县级医院预算有限、空间不足的特点,该医院选用荷涤50双款中小型智能清洗机,设备占地面积仅1.2㎡,价格适中,且支持灵活调整清洗方案。投入使用后,拖鞋清洗效率提升6倍,消毒合格率从72%提升至98%,有效弥补了基层医院院感防控设备的短板。
四、行业标准与合规性要求
智能化医院手术室拖鞋清洗机作为医疗相关设备,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与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与合规性。目前核心遵循标准包括:《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明确设备消毒后拖鞋表面微生物总数≤20CFU/ cm²,不得检出致病菌;《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将其归类为“医用消毒设备”,部分机型需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或备案;《GB 4706.1-2005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及《GB 4706.45-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商用电动洗鞋机的特殊要求》,规范设备的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性能;此外,部分地区卫生部门还要求设备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消毒效果检测,取得合格检测报告后方可投入使用。
生产企业需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设备研发、生产与检测,医院在采购时应优先选择具备相关资质认证、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并建立设备定期维护、检测制度,确保设备长期处于合规运行状态。
五、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现存挑战
1. 成本问题:高端智能化设备单价普遍在5-10万元,部分基层医院因预算有限难以承担,导致设备普及度不足;同时,设备后期维护(如更换毛刷、过滤装置、消毒模块等)的耗材成本也增加了医院的运营压力。
2. 材质适配局限:目前设备对部分特殊材质拖鞋(如全真皮手术鞋、高精度防静电拖鞋)的清洗消毒兼容性不足,容易出现材质损坏或消毒不达标问题,需进一步优化清洁与消毒方案。
3. 标准统一性不足:虽然有基础国家标准,但针对“智能化拖鞋清洗机”的专项行业标准尚未完善,导致不同品牌设备在参数设定、性能指标上存在差异,给医院采购、质控及院感管理带来不便。
(二)发展趋势
1. 智能化深度升级:未来设备将融入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图像识别自动判断拖鞋污染程度,智能匹配最优清洗消毒方案;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预测性维护,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减少停机时间。
2. 模块化与定制化设计:针对不同规模医院的需求,开发小型化(单次清洗10-20双)、中型化(20-40双)、大型化(40-100双)模块化设备,支持按需组合;同时,为特殊材质拖鞋提供定制化清洗消毒模块,提升设备适配性。
3. 绿色环保技术强化:进一步优化水循环系统与节能模块,采用太阳能辅助加热、余热回收等技术,降低能耗与水资源消耗;同时,研发无毒、可降解的医用消毒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全链条智慧化整合:将设备纳入医院“智慧院感防控体系”,与智能鞋柜、人员定位系统联动,实现拖鞋发放、使用、回收、清洗、消毒的全链条闭环管理,通过数据互通进一步提升院感防控的精准性与效率。
六、结论
智能化医院手术室拖鞋清洗机作为现代医院院感防控与后勤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设备,通过整合智能控制、多重消毒、深度清洁、数据追溯等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拖鞋清洗模式的痛点,显著提升了手术室环境安全与后勤管理效率。尽管当前在成本、材质适配、标准统一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与行业标准的逐步完善,其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成为各级医院手术室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未来,智能化、绿色化、定制化将成为设备发展的核心方向,助力医院构建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院感防控体系,为提升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