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拖鞋清洗机感控方面问题剖析
手术室作为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区域,其环境洁净度关乎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安危。手术室拖鞋作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手术室内的穿着物品,若清洗消毒不当,极易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因此,手术室拖鞋清洗机在感控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目前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清洗消毒不彻底
清洗技术局限:部分手术室拖鞋清洗机采用的清洗技术较为传统,如简单的搅拌和喷淋,难以彻底清除拖鞋表面和缝隙中的污渍、血迹以及各类微生物。例如,一些顽固的蛋白质污渍,普通的清洗方式无法有效去除,为病菌滋生提供了温床。
消毒方式缺陷:常见的消毒方式包括高温消毒、化学消毒和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时,若温度和时间控制不当,可能无法达到有效杀灭病菌的目的;化学消毒则存在消毒剂残留问题,不仅可能刺激皮肤,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紫外线消毒受照射角度和距离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消毒死角。
清洗流程不合理:在清洗过程中,若预洗、主洗、漂洗等环节的时间和顺序设置不合理,会导致清洗效果不佳。例如,预洗时间过短,无法充分去除拖鞋表面的大块污垢,影响后续的清洗和消毒效果。
二、交叉感染风险
设备结构设计问题:一些清洗机内部结构设计不合理,如清洗桶、排水管等部位存在难以清洁的死角,容易残留污垢和病菌。当新的拖鞋进入清洗机时,就可能被这些残留的病菌污染,造成交叉感染。
清洗机使用频率高:手术室拖鞋使用频繁,清洗机需长时间连续工作。在高强度的使用下,若清洗机不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就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未严格区分不同污染程度的拖鞋:若将污染程度不同的拖鞋混合清洗,如将普通手术拖鞋和传染病手术拖鞋一起清洗,就会导致病菌在不同拖鞋之间传播,引发交叉感染。
三、维护管理不到位
日常清洁不及时:清洗机在使用后,若不能及时对其外部和内部进行清洁,污垢和病菌会在设备表面和内部堆积,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感控效果。
故障维修不及时:当清洗机出现故障时,如温度控制系统失灵、清洗泵损坏等,若不能及时维修,会导致清洗消毒过程无法正常进行,使拖鞋的清洗消毒质量无法保证。
缺乏定期检测:没有定期对清洗机的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无法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例如,不定期检测清洗后拖鞋的微生物残留情况,就无法判断清洗机是否正常发挥作用。
四、人员操作不规范
操作技能不足:操作人员对清洗机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不熟悉,如不能正确设置清洗程序、添加清洗剂和消毒剂,会影响清洗消毒效果。
感控意识淡薄:部分操作人员对手术室感染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操作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不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随意更改清洗消毒时间等。
缺乏培训与考核:医院对清洗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感控意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